日前,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卫星大地测量与全球变化”研究团队和“大地测量精密探测新理论与新技术”创新团队成员冯伟副研究员、钟敏研究员等,联合首都师范大学潘云教授,在卫星重力监测中国地下水储量时空变化方面取得进展。
在我国相对干旱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已成为重要水源,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科研人员通过联合分析卫星重力、地下水模型和地下水实测资料,定量揭示了中国地区的地下水储量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由于长期气候干旱与人类地下水超采活动,中国华北平原地区近十余年来存在显著的地下水长期亏损。2002年以来的亏损速率约为每年60-80亿吨。我国东北地区的地下水储量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在辽河流域,2005-2009年地下水快速亏损,平均每年地下水损耗约50亿吨;但2010年以来,由于降雨偏多,地下含水层得到充分补给,地下水水位有所回升。在我国西北部的塔里木流域,由于受天山冰川和青藏高原物质变化信号的影响,卫星重力监测的地下水变化结果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该地区部分水井的水位十余年来持续降低,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仍可能存在长期亏损。
近日,相关研究成果以综述论文groundwater storage changes in china from satellite gravity: an overview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remote sensing上。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资助。
论文链接:
中国平原区主要含水层的地下水储量变化时间序列